close
由台灣自主研發的「福衛五號」,昨日凌晨成功發射,為我國太空科技史寫下嶄新的一頁;一手催生「福衛五號」的前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張桂祥不居功,直說:「這是團隊日以繼夜努力與摸索的成果!」



剛卸任國家太空中心主任的張桂祥,今年58歲,從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後,便前往美國阿拉巴馬大學攻讀工程力學碩博士學位,鑽研航太科技,作為是催生福五計畫的核心及元老級人物,主要負責系統工程整合與管理工作,去年期滿卸任後,目前擔任國研院資深研究員。談及研製福衛五號的歷程,位於衛星機體上方的科學酬載前的光學鏡頭,耗時1年才完成安裝,而由台灣半導體產業自製的感光半導體COMS元件,影像感測設計複雜,研究團隊也投入大量時間,他說,「光在細部元件校正、組裝上、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摸索,成功發射的結果,是透過逐步驗證而來」。

如今福衛五號已順利發射,張桂祥仍不敢大意,直說太空及發射衛星的環境很嚴峻,衛星的健康狀況必須隨時掌控,對於衛星的運作,如今的心情仍是「戒慎恐懼」,隨時都要監測在太空的運作,是否與在地面是否一樣,以確保其能順利運行。張桂祥認為,技術問題都可以被克服,唯獨整合團隊並不容易,是在研發過程遭遇最困難的問題;由於衛星是要送上太空的,當中有合作單位或人員不具備航太經驗或專業,就要想著如何溝通,才能順利傳達想法,並讓技術平衡,「為了讓團隊合作取得共識,我最常做的就是鞠躬哈腰吧!」他笑著說。國家研究院院長王永和在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觀禮時則提到,距離上次發射福衛3號,已相隔11年;回想過往,「如果我們沒能力自主研發,其他國家又不願意販售技術或元件給台灣,該怎麼辦?」透過計畫團隊以及太空中心同仁的努力,讓看衛星能成功發射,激動到眼淚都要留下來,「十年磨一劍」,可說是我國太空發展史重要的一頁,期望科技部未來多支持太空中心的計畫。(中國時報)

貔貅怎麼分辨公母
arrow
arrow

    frc32di31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